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宝安区建构教学体系,...
教育头条
宝安区建构教学体系,协同推动“双减”减负提质
时间:2022-06-22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ua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为全面展示

宝安区在落实“双减”政策中的

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

近日

宝安区教科院举行了

宝安区“双减”展示活动(第一场 )

小学“课堂提效”专题展示

这也是宝安区教科院承担的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的重要活动


图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希武,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永明参加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除主会场外,在各学区以及各小学会议室设立分会场,共计一千多人参与。活动由区教科院院长彭茂发主持。

曾令鹏全程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他表示,此次展示会聚焦“减负提效”,很有学术研究价值,也很有现实意义。

宝安区教科院着眼落实“双减”政策,从区域教研的整体层面,对全区小学的教研体系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构建了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适切”教学体系。在此体系统领下,各个学科提出学科教学主张和课堂教学模型,实现多路径推动实施,并在各学科教研基地的一线实践中得到落实和深化,使“适切”教学体系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他勉励宝安区的教师,继续提高政治站位,抓住宝安区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级教研基地的发展机遇,精准定位,以高质量的教科研水平,为师生成长赋能,全力打造广东省基础教育样板区和样板校。



潘希武认为,宝安区展示的研究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减负提质”,研究课堂提效,是很好的思路和做法。落实“减负提质”,教研部门大有可为,要结合“双减”的落实,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实施系统性的变革:一是要进行精细的顶层设计;二是要在实践中系统推进,分类实施;三是要提供多方位的展示平台;四是要强化和重视宣传,多在学术会议上传播。

同时,他还认为,我们要更新对课堂建模的认识,教学模型应是多样化的、具体的模型,而不是抽象的模型,应引导教师在具体场景中建构出真正的模型。宝安区的研究方向很好,要结合每个学科开展多种探索,开发出大量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与模型。相信持之以恒做下去,宝安区一定能够呈现更多的惊喜。


吴永明表示,本次展示活动主题精准,抓住了向课堂要质量这个教育系统不变的话题,教科院带领教研员以课堂为抓手推进工作,切中教学要害,卓有成效。展示情况表明,教研基地校落实情况良好,希望未来继续落实“双减”政策,打造高效课堂,不仅要给学生减负,也要认真研究如何给老师减负,让老师们热爱课堂,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课堂提效”


研究与实践成果专题展示
图片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在省、市教科院的指导下,在宝安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宝安区教科院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市、区)教研基地”项目的深入推动与开展,围绕“构建特色教研机制和方式、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实施体系、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全程、全域、全效”的三全教研体系,推进与“双区”建设相匹配的高质量教研新经验、新样态、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教科院在各学段、各学科,探索学科教学主张提炼、课堂教学建模,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实证教研,带动各学科教研基地扎实开展“课堂提效”研究,总结出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此次首场展示活动以小学学段落实“减负提质”为例拉开序幕。

在统筹推进“减负提质”工作中,区教科院小学教学研究部引领全区小学树立“优质、均衡、绿色”的质量目标,倡导“全面育人、夯实基础、融会贯通”的教学理念,并凝练学科教学主张引领学科发展,如小学语文——促进语言思维发展的文化集成教学、小学数学——深度理解、多元表达、小学英语——音正达意、浸润融合等。


基于以上质量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区教科院组织各学科教研员,深入研究并科学建构了不同学科的课堂模型,以课堂建模聚力堂内提效,促进教育生态重构。

区教科院小学教学研究部主任刘琼以《建构小学“适切”教学体系, 综合协同推进“双减”落地》为题对宝安区小学“双减”整体情况进行汇报。

宝安区着力建构与实践“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适切’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分为理念、实施、评价、支持四个系统,彼此相互关联又相互支撑。在从理念共识转向实践落地的过程中,小学教研部确立了以课堂建模为抓手,引领青年教师先站稳讲堂再形成风格,为薄弱老师提供抓手,促进区域均衡。她表示,每个学科都尝试通过把握核心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方法、基本流程来构建有范式意义的课堂模型,双减背景下更强调重点研讨与实践作业的当堂完成。


小学语文教研员陈国富从宝安区小学语文教学角度阐述了“发展语言思维的文化集成教学”主张及如何建构“读写静思”课堂教学模型。他表示,文化集成充分体现文化自信是语文课程的首当之任与发展方向。构建“读写静思”课堂模型的重点,是“一个核心”“三静心”。“一核心”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核心问题;“三静心”包括:静心读背、静心书写以及整节课师生静心示范。“读写静思”课堂教学减假问题、碎问题,减超前超标,减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增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增阅读朗读背诵,增思维训练……有了“适切”的“减与增”,课堂实效“倍增”,倍增思维训练、语言理解与运用、民族文化自信心,倍增兴趣、能力与素养。


壆岗小学梁珊老师古诗词教学为例展示了“读写静思”课堂教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她用两堂诗词课展示了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问题,以读为手段,分疏通读、想象读、鉴赏读、体悟读四个阶段,用写来输出,按识字与默写、批注与摘录、引用与化用三个层次,将静思贯穿教学中。

通过体悟诵读构建诗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引用诗句表达自己内心,以化用与创造提升诗意表达能力。

宝安区实验学校陈瑾瑜老师分享了该校打造英语课堂模型的经验。作为学科教研基地,学校一直践行“音正达意,浸润融合”的学科主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主题引领,语境带动,开展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的语篇教学。以解读、建构、生成三个主要步骤,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把语篇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内化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达到英语课堂教学指向学科育人的最终目的。

英语科组结合对“音正达意,浸润融合”和“解读建构生成”的理解,运用“作业单、问题链、思维导图”等多种“scaffolding”(教学脚手架),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实践“课堂建模”的校本化,将工具嵌入英语单元教学全过程,使知识、能力、素养互通互融。

建安小学的熊婉老师在分享时表示,小学科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非专业的老师占比较大,即便是专职老师专业覆盖也很难这么广;年轻老师经验不足,有时会偏离方向;科学老师的课时多,年级跨度大,所以更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建安小学的老师们尝试梳理不同的课型,建立一种公示性的课堂教学模型。课堂建模有理论依据的支撑,有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可以帮助老师们宏观把握教学程序,理清整体之间关系。这种课堂模式有序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可以让老师高效备课。学习教学建模,要先入模再出模,老师们要不断优化模式,走出模式,努力创建适合自己的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宝安小学数学科组长程红霞带来题为《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实践“问题引领”》的经验分享。

学校数学科组基于宝安区提出的“深度理解 多元表达”数学教学主张,实践并探索了以“情境—探究—应用”为框架的小学数学“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模型。致力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基本问题为引领,以具体任务为驱动,通过提炼问题、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拓展问题四个教学模块,引领儿童经历“独学—互学—辩学—用学—拓学”的深度学习过程,形成可以“带得走的能力”。这一模型以单元整体研究为内容,以科组专题研修为方式的校本教研设计。通过“问题引领”课堂模型实践,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此次“双减”展示活动

总结了宝安各小学学科教研基地校在

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中的

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

未来

区教育局将会通过

示范引领建构小学“适切”教学体系

综合协同推进减负提质真正落地

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孩子们创造

轻装上阵、健康自在的成长环境















END



内容来源:南方教育时报、宝安日报

本期编辑:小乐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