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热衷于“网梗”
不是小问题
孩子长期处于不良网络环境
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传递负面情绪
比如“杠精”一词,在网络上被注解为“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这一群体通常不管别人说什么,先反驳了再说。
还有常见的被扭曲原意的词汇:“口吐芬芳”是骂人,“睿智”是指别人能力差,“卧龙凤雏”是说别人智商欠缺,行为搞笑。
蚕食规范用语
一些“网络热梗”刻意制造标新立异的字眼,如“报giao”“泰裤辣”等被智能输入法记录,使得部分误用在互联网而加速传播。一些自媒体语言表达过于追求“网感”,错字连篇、乱改成语等现象时有出现,难免会干扰孩子对汉字的正确认识。
“网络热梗”弱化了孩子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成为“文字失语”的一种表现。写作文时,无意识地使用网络用语,不习惯书面化表达;在各种“梗”的影响下,表达没有逻辑,内容空洞而不自知;讲话磕磕巴巴,表达不出正确的意思。
影响青少年发展
积极的网络环境
需社会各方协同发力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是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烂梗”侵害的重要防线。拯救被“梗”住的表达欲,需要家长们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深度阅读、一起聊聊天,让孩子学会深度思考,让孩子的语言输出更为生动和完整,体验多样化的表达。学校也应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增强重视,及时观察学生的语言状态,做好家校沟通,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当然,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并不是禁用网络用语。语言具有时代性,网言网语的目的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胡言乱语、粗言鄙语,不规范的互联网“黑话烂梗”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传承是莫大的伤害。
治理网络“黑话烂梗”是为了让更多有新意、有文化的“梗”流行起来,只有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有话好好说”,使用真诚友善、干净清爽的语言文字,才能营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央视新闻
网信中国 首都教育
编辑:黄钰璇
审核:蔡金花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