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妈妈,警察说我犯法...
教育头条
“妈妈,警察说我犯法了”这5种新型诈骗正在瞄准你家孩子!
时间:2025-04-11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HX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随着智能手机

智能手表等设备的普及

电信网络诈骗

正成为危害青少年安全的突出问题

近日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提醒

“这5种新型诈骗正在瞄准你家孩子!

快检查孩子手机”

一起来看看




01

中小学生经典诈骗案例



一、精心布局:游戏场景下的连环骗局


解除防沉迷骗局:2025年1月,13岁的小杨在玩游戏时,看到“专业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广告。骗子诱导小杨下载“飞鸽”远程控制 APP,随后以“操作失误将盗用银行卡,面临牢狱之灾”相威胁,使用奶奶手机转账5万元购买高价酒水,并迫使小杨删除支付记录。

免费皮肤骗局:春节假期,一名初中生在游戏界面看到“加好友送皮肤”的广告。通过广告信息添加对方QQ后,骗子以“未成年人操作致使账户异常”为由,恐吓该初中生,诱导其开启“屏幕共享”,短短3分钟,便转走3万元。


二、虚假身份:冒充公检法与明星衍生骗局


追星粉丝群骗局:某高中生加入明星QQ粉丝群后,群内骗子冒充警察,声称群内泄露明星隐私,若不配合调查,全家将面临牢狱之灾。该高中生在恐惧之下,用母亲手机向所谓“安全账户”转账24万元。


三、利益诱惑:刷单返利与色情陷阱


刷单诈骗骗局:年初,高一学生小王看到“买药退税”广告,前期获得小额返利后,逐渐放松警惕。骗子趁机诱骗其用父亲手机转账 2万元,甚至试图诱导其贷款支付,幸好家长及时察觉并制止。


色情广告骗局:2025年1月,一名高中生浏览网页时,被色情广告吸引并下载相关APP。随后,“客服”以完成“刷单解锁任务”为幌子,骗走4800元。


02

防骗“五不一多”原则要牢记



陌生来电不轻信:尤其是“00”或“+”开头的境外号码,如无海外亲友可直接拒接。

短信链接不点击:警惕所谓“学校通知”“成绩查询”等钓鱼链接。

个人信息不透露: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快递二维码不扫:假冒快递客服的诈骗高发,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未认证APP不装:只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警惕“纸飞机”“蝙蝠”等密聊工具。

转账汇款多核实:任何涉及资金操作都必须与家长或老师确认。




03

警惕成为诈骗“工具人”



除了防范被骗,中小学生还需警惕被利用成为诈骗帮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罪名,许多未成年人因法律意识淡薄而涉案。常见形式包括:


  • 出租出借银行卡、电话卡:所谓“兼职”实为洗钱
  • 架设通讯设备:如“手机口”帮助境外骗子拨打电话
  • 转发诈骗信息:在社交群组传播兼职广告、刷单信息等

这些行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04

携手共筑反诈防线



  • 关注孩子手机使用情况:关注异常消费和新装APP

  • 设置支付限额:关闭免密支付,保管好密码

  • 建立信任沟通:让孩子遇到可疑情况敢于告知

  • 分享反诈案例:通过真实事件提高孩子警惕性




老师、家长要时常教育孩子:
任何要求提供个人账户
协助转账的"兼职"都是犯罪
一定要警惕
❗️❗️❗️








来源: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深圳大件事
编辑:朱晓芳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