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资料费278元,
这类针对家长们的骗局正轮番上演,各地都有类似的案件发生。特别是新生家长需高度警惕,新生入学,家长与老师之间尚不完全熟悉,此类诈骗处于高发状态。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共同防范
↓↓↓
“您有一笔助学金待领取”
诈骗分子常以教育部门或慈善机构的名义,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声称有助学款或捐助款需发放,但因系统问题无法直接到账,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者要求缴纳相关手续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等,都会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
常见骗术三
冒充同学借钱应急,骗取钱财
开学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多,诈骗分子也在伺机而动,利用孩子乐于助人、帮助同学的好心,寻找骗取钱财的机会。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社交账号,并摸清账号所有者的人脉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等,以“朋友出车祸”“酒后斗殴”“家人生病”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1.分辨信息的真假。在家长群(班级群)里,家长如果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2.对于涉及个人和孩子隐私的信息,尽量避免发在家长群或者其他公开的网络平台,也尽量不要提及孩子具体的姓名、班级等详细信息。
3.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务必先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
4.凡是孩子通过手机短信、社交软件以“培训班缴费”等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先与孩子本人电话沟通或当面核实,以防被骗。
5.一定要保存好老师电话,接到类似“孩子受伤、突发疾病”等需要转款的电话或信息时,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老师或当事人,不要盲目汇款。
1.要加强学校家长群等各联络群管理。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
2.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除出群。
3.提醒群成员谨慎发言,不乱发、乱点链接,不轻易向无关人员转发群内的重要文件、通知等。
4.遇涉及孩子重大问题时,尽量通过电话或家长会、当面告知的方式联系家长,避免将孩子隐私信息发至群里。
1.收到同学、好友通过社交软件发来的借款、代付等请求时,一定要与对方电话或者当面核实,切勿直接转账付款。
2.如果好友、同学与你视频聊天,可以通过互打手势确认或制定特定行为动作进行辨认,防止遭遇AI视频换脸诈骗。
3.如果发现个人社交账号被盗,应及时找回账号并提醒亲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
4.遇到同学、好友的求助,可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征得同意。遇紧急特殊情况及时报警。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编辑:赖素麒
审核:蔡金花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