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十分钟,多名家长被骗...
教育头条
十分钟,多名家长被骗!开学季高发,这些套路请务必警惕
时间:2022-09-05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S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又到一年开学季

正当学生和家长们

拥抱新学期的同时

一些心怀叵测的诈骗分子

也正在搜寻合适的“猎物”

国家反诈中心
,赞6380
PART1
家长注意
谨防微信群诈骗

为方便家长和学校老师们沟通交流等,各班级通常都组建了微信或QQ群。与此同时,有一些犯罪分子冒充老师进群实施诈骗,特别是开学季屡屡有家长被骗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就公布了这样一起案件,冒充班主任骗钱的骗子已被判刑。


2020年9月4日晚9时26分,深圳某中学的“2020级X班通知群”上,“班主任”发布了一则通知,收取新学期订购知识习题的资料费,每人494元,并附上收费二维码。不到10分钟,19名家长支付资料费共计9386元。等真正的班主任忙完手头工作,看到群里信息,马上提醒家长停止付款时,家长们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那么,骗子是如何进入班级群呢?一查发现,骗子是通过班上一名学生分享的微信群二维码进来的。这个学生说:他正在玩一款热门手机游戏时,在网上找陌生人借号游玩,很快一个名叫“弥勒佛”的网友主动联系他,提出可以出借游戏号,但前提是需要这个学生截图一个班级群二维码,证明他是学生。


于是,天真的学生截图发给了他。结果,这个叫“弥勒佛”的骗子通过二维码混进了群,马上将自己的头像和名字改成了群上班主任的头像和名字,冒充班主任发通知让大家缴费。


其实类似的骗局,特别是在开学季,已在全国多地的中小学、幼儿园上演,并连续有多名家长上当受骗。实际上,这些骗子的套路往往是比较固定的,基本上就以下几个步骤——

先是想方设法混进班级群,有的是搜索关键词“班级群”,碰到一些入群无需验证或者群管理疏忽的就溜进来;有的是以各种理由在网上骗中小学生,让学生把班级群的二维码发过来,借此混入其中;还有的从网络非法途径获取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被盗社交账号信息,据此渗透进群。

骗子进群后,有的先会潜伏一段时间,摸清老师和家长日常沟通交流的内容;有的就打“闪电战”,进群马上就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还有的将另外的同伙也拉进群当“托”。

一般来说,骗子骗每位家长的钱都不算多,加上开学季可能确实有一些购买资料等需求,家长们也不好意思详加核实,就直接接龙付款了。


在以此案作警醒的同时,小编特别提醒:

(一)老师们要加强群聊管理。如完善入群审核机制,收到入群申请时,核实清楚入群人员的身份,确认为学生的家属。同时,作为群管理员,要通知到位,提升家长们的防范意识,并及时关注到群上动态。

(二)涉及到钱财问题,家长们要多留个心。家委们可协助老师做好群管理,家长们接收到缴费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老师、家委核实一下,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三)尤其要提醒学生们,不要轻易对外泄露相关信息。目前案发的多起都是学生沉迷网络,被骗子以各种理由骗取了班级群二维码。这一点,学校、家长都应提醒到学生,加强学校、家庭、个人相关隐私信息的保护。


其实
骗子的套路并不新颖
但是,一旦放松警惕
就容易上当

不仅是家长
下面这些案例
同学们也要认真看好
PART2
学生注意
谨防电信诈骗

网络贷款、刷单返利、注销“校园贷”……这些都是电信诈骗常用套路,同学们千万要提高警惕,特别是一些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伎俩,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一、刷单返利诈骗


案例:在校大学生刘同学近期加入了一个大学生兼职群,群主组织学生们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刚开始刷的几单均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取了小额佣金,刘同学尝到甜头准备“大干一场”。为承受“大单”的任务费用,刘同学去找父母借钱,母亲听到她的描述后,告诉她可能是诈骗,并拨打了当地反诈中心的电话咨询。


诈骗方式:骗子发布网购刷单兼职信息,承诺在交易后立即向被害人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以“零投入” “零风险” “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利。当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


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案例:高中生张同学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好友,对方自称是物流客服,因将张同学买的连衣裙在派件的过程中丢失了,愿意三倍赔款。对方借口要走公司转账流程,让张同学下载某App,开通借贷功能,将借贷到的3000多元钱转到对方提供的一个账号内。张同学感觉不对劲“刹住车”时,已被骗3050元。


诈骗方式: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人员电话,能准确说出被害人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骗取信任。接着,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造成订单丢失、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召回等原因谎称能够办理退款,诱骗被害人下载网贷App或登录钓鱼网站,骗取或盗取资金。


三、注销校园贷诈骗


案例:刚毕业不久的小张接到自称是“国家校园贷客服”的来电,称其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的还款利率已上调,要求小张补足未偿还的利息,若逾期未偿还会影响个人征信。由于小张确实还处于助学贷款还款阶段,对方来电又能准确报出她的个人信息,小张便信以为真。随后,小张按要求,向对方账户转账1.7万元。转账后,“客服”断线失联,小张才发现自己被骗并报警。


诈骗方式:骗子冒充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称被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需要消除校园贷不良记录,或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诱骗被害人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四、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


案例:某高校学生何同学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挂在网上出售,一位网友表示要购买该账号。对方要求何同学通过某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可当何同学提现时,却显示账号被冻结。何同学联系客服,客服以种种借口要求何同学转账8500元至指定账户,才能完成解冻并将余额提现。何同学转账之后,平台客服就失去了联系,购买游戏账号的网友也已将何同学拉黑。这时,何同学意识到不对劲,才发现该游戏交易平台是对方伪造的虚假平台,随即报警求助。


诈骗方式:骗子在社交平台推广充值游戏币、游戏点卡优惠出售或优惠购买的广告,诱导被害人先付款,制作各种虚假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发送截图给被害人获取信任,对其实施诈骗。骗子在网上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被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通过钓鱼网站窃取账号和密码,让被害人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并盗取账号。骗子以出售游戏外挂、游戏代练、解除游戏账号冻结、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为事由,诱骗被害人汇款实施诈骗。游戏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


五、冒充熟人诈骗


案例:某高校学生小张突然收到好友通过QQ发来借钱信息,小张担心朋友遇到难事,随即转账。半小时后,“好友”说自己出了车祸,需要1000元救命。小张立即给其转了钱。“好友”收到钱后连声道谢,并承诺第二天还钱。可到了次日,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了。小张立即拨通好友电话询问此事,才发现原来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盗了,那个借钱的人是个“冒牌货”。


诈骗方式:骗子利用QQ或者微信冒充被害人的亲人、同学、朋友与对方取得联系,称遇到紧急情况向被害人借钱。任何人通过QQ或者微信借钱都要提高警惕,一定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等渠道与当事人核实。


诈骗方法层出不穷

只有提高警惕

才能防患于未然

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深圳晚报(记者:伊宵鸿)
罗湖区人民检察院
微言教育
编辑:赖素麒 罗悦媛
审核:蔡金花 刘文玲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