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黄钰璇
审核:王 珺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学生画像”,这种画像既定义人才规格,明晰培养目标,也常见于民间的教育流行语中,表达着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愿望和期待,描摹着孩子未来的精神长相。
“耕读传家”是农耕时代的教育流行语,人们认定耕作技能与读书本领是未来家族成员能绵延赓续、香火不断的关键品质,孩子未来无论下田务农或者入仕为官,都要以此打下根基,不能两头无着落。后来好长时间,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人们认定只要学好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知识,就可以持有通往未来社会的“护照”,那个时代给学生未来的画像应该归入科学、技术等领域专门人才那一类。
在AI面前,刷题训练得来的“一技之长”可能很容易被替代,而立德树人涵养的优秀人格将会站立不倒,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挑起家庭、国家、人类的担子。
他们应该是终身运动者,拥有健康的体魄。他们珍爱生命,热爱运动,充满活力,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相信每一个明天都比今天更美好。
他们应该是责任担当者,拥有高尚的品格。立身善良,心怀感恩,追求理想,包容大度,做人有尊严,做事守底线。他们热心公益,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能担当起未来家庭、职业、社会三种角色的责任。
他们应该是问题解决者,拥有创造的本领。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保持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一事当前,他们不是一筹莫展的旁观者,不是怨天尤人的抱怨者,而是能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行动者。
他们应该是优雅生活者,拥有审美的素养。以敏锐的美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热情大方、幽默豁达、从容优雅,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善于管理自我情绪,能够欣赏他人卓越,给社会带来温暖、和谐、快乐与美感。
AI时代变化的速度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等待没有未来,不变只能出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心底用自己的句子叙述这种变化,汇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流行语,表达我们的认同共识,推动教育的变革创新,从而刻画出站立于AI时代的学生形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黄钰璇
审核:王 珺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