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
教育头条
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 | 致全区青年教师的一封信
时间:2025-05-09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_N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致全区青年教师的一封信

全区广大青年教师:

时光流转,时代巨变,青春一脉相承。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宝安教育向躬耕教坛的青春园丁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薪火相传,铸魂育人担使命。百又六载,先贤以热血筑基,点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生生不息,划破长空照亮民族觉醒之路;今朝复兴征途,吾辈当以奋斗为笔,将“强国有我”刻进时代脊梁,让青春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上汇聚璀璨星光

躬逢其盛,奋斗为要。青年教师当以“三寸粉笔系国运,一颗丹心铸师魂”的情怀,恪守育人初心。立德树人,躬耕教坛育栋梁。希望青年教师明德惟馨,秉持“经师”“人师”统一之志,以高尚师德润泽桃李,筑牢培根铸魂之基;希望青年教师守正创新,勇立“双减”改革潮头,乘着宝安教育数字化转型“1+3”体系东风,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新范式;希望青年教师爱生乐教,秉持“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育人思想,以仁爱之心倾听成长之音,奠基生命拔节之路。志存高远,勇担教育强国建设重任。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最后,借用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的一段话与青年教师共勉“我想,你的课,将来一定是满怀着你的才情、你的情怀、你的责任担当来上的。每个孩子在上你的课的时候,就会得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祝愿我们的青年教师,在教育的岗位上散发青春的光芒,收获教育的欢乐,取得可喜的成绩,为孩子们的人生旅途带去一片光明!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2025年5月4日


讲台上

他们是教书育人的“知识领航员”

教室外

他们是风华正茂的“青春行动派”

宝安教育全力打造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近三年,引进青年教师4000余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约占比60%

他们用朝气蓬勃的身姿

书写着“育人育心”的青春答卷

五四青年节

让我们通过成长故事

走进这群“心中有光”的追梦人

“时光对比照”

看他们如何用行动刻画青春


组 22-1.png
游佳峰
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高中老师对我的成长影响深远,毕业时我追随数学老师的脚步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成为能改变学生人生的教师。进入宝安中学工作至今已十二年,我从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班主任、备课组长、科组长直至教学处副主任,始终铭记初心——用教育点亮他人的人生。

教学生涯中最触动我的,是第一届带过的一名学生。当时初出茅庐的我缺乏经验,对学生了解也不够深入,在某次家长会上,我仅凭日常观察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未曾想这句评价被他听见,竟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契机,激励他从年级垫底到考上研究生。当他带着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返校时,我才得知这段故事,他告诉我:“您那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在老师眼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始终提醒自己:每句评价都可能重塑学生的自我认知。每当看着教室里伏案学习的身影,我总会想起那个逆袭的少年。他让我懂得,教育的力量往往始于一句真诚的期许,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终将在岁月中酝酿出改变人生的力量。



组 22-1.png
牛爽
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班主任啊班主任,用怎样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言语都不能描述出这份工作的奇妙。它让人喜,让人恼,让人哭,也让人笑。都说人生是一场限时体验券,而班主任这份工作,是体验券上最华美的印章。

拉开师生共同编码的生命胶片,能看到我眉飞色舞活跃在三尺讲台的中央;看我落落大方站上比赛舞台夺冠的勇敢飒爽;能看到师生一脸奶油前仰后合的搞笑模样;看我与一届届的孩子们一起漫步进暖暖霞光。当我在记忆里摸寻,找到的不是简单的年月日,更是那些被藏进每个褶皱里的青春密语。那是我的青春啊,更是一届届孩子们的青春。是班主任,连结起了炽热的班集体,让师生青春的点点星光在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班级大家庭里恒久点亮。十年的班主任生涯,给我最珍贵的馈赠,是让生命得到了延展。孩子们的莽撞教会我宽容,他们的脆弱提醒我柔软,他们永远向阳而生的勇气,则在我心底栽种出不谢的春天,让我的生命也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组 22-1.png
许志娴
新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在一次外校巡考时,一位老师向我径直走来,说:“许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也成为一名地理老师啦!”我是又感动又欣慰。12年教学生涯,我的学生从开始时的六个班300位到如今的全校青少年,肩上的责任一点点地变重,不变的是,我依然是那个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的许老师。2021年,我接手学校团委工作,聚焦团校建设,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让团校成为“思政打卡地”,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红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当看到原本沉默的学生在“党史故事会”上眼里放光,当听到家长说孩子主动聊起“强国有我”的担当,我明白:共青团工作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点燃理想的火种。当看到学生在文天祥纪念馆专注听讲的模样,当听到团员在组织生活会上讲述自己的成长领悟,我懂得:最好的思政教育,是让历史照进现实,让信仰走进行动。

这四年的团委工作,我从新手成长为宝安区名团干,深刻体会到共青团干部的成长就是把“文件里的文字”变成“学生眼里的光”,把“共青团的旗帜”插在每个青年都能看见的地方。



组 22-1.png
许策
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官田学校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站在省赛讲台时,手中的粉笔微微发热。三年前那个在区赛现场手忙脚乱的新教师,此刻正带着宝安教育的滋养,在省级舞台传递数学之美。

2021年秋,我在市赛失利后陷入迷茫。学校老师指着校园里一棵树说:“教育是向下扎根的过程。”这句话点醒了我。藏在心中的这份遗憾推动着我继续努力和沉淀。两年里我坚持阅读理论书籍、研究中考题目、钻研课堂教学,哪怕诸多苦累,也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两年的努力与成长,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加自信,在日常教学中也更加从容,我的课堂也更加有趣有效。宝安教育人的团结让我感动。教研团队经常组织老师们到各校听课取经,资深教师将多年积累的典型例题分类成册。备战省赛期间,年级同事们主动分担我的授课任务。科组长帮我修改课件到凌晨1点;科组老师们全都陪着我磨课。正是他们默默无私的鼎力支持,才让我全身心地投入省赛备战!

如今走过教学楼,总能看到青年教师们抱着教案互相切磋。这让我想起初来时听到的话:“在这里,每个教育者都是成长路上的同行人。”




组 22-1.png
赵菁
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一校区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八年前放弃北京某艺术馆的工作,选择来深圳成为教师时,这一决定在当时并不被众人看好。但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考入大学,想起与他们围坐吃火锅时眼角带笑的模样、班级大合唱夺冠时彼此紧扣的肩膀,我便深知,这一切,都值得。

作为动漫专业教师,我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在讲解《山海经》中“狰”的角色设计时,平时爱打盹的小林主动留在画室,反复修改设计稿长达三天。当他斩获广东省技能大赛奖项,并坚定地说出 “我要考深职大” 时,我深刻领悟到:教育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把课本化作点燃梦想的火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2023年参加班主任大赛,在决赛现场,当 “教育是打捞梦想的摆渡人”这句话脱口而出时,学生指着毕业设计作品说“改了七版”的骄傲浮现眼前—— 那是逐梦路上不妥协的星光!我想,教育最动人的模样,大抵是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彼此照亮,共同成长。



组 22-1.png
朱道成
文汇学校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每当我翻开相册时,我的目光都会停留在每一届班主任节的幸福时刻。家长的目光是那样真诚,孩子的目光是那么天真纯粹,我身临其境,一股感动、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教育教学互动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在语文课上,我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场”的状态。生活即教育,我以生活为载体,将自己的童年故事,农村生活有趣的经历,毫无保留地和他们分享。在班会课上,以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注重孩子们的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我秉持文汇学校的精神——上善若水,以水的坚韧和包容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烦恼。我有着坚定的儿童立场,用儿童的视角去看,用儿童的心理共情,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话,培养谦谦君子般的如水少年。



组 22-1.png
叶素珊
坪洲小学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2024年,在坪洲小学“新耕读”教育理念的浇灌下,我以“铁人四项”为径,完成了从宝安区赛第11名到深圳市赛一等奖的逆袭。这场持续半年的“小学语文课程育人大赛”,既是专业淬炼场,更是青春成长录。初登区赛舞台时,面对153名强劲对手,学历、头衔、时间皆不占优的我,硬是凭着坪洲教师的韧劲突围:凌晨两点反复打磨教学设计,推翻十版命题方案,连等孩子放学的碎片时间都在默诵说课稿。那些熬过的夜、改废的稿,都化作晋级的阶梯,带我走向专业的高峰。

如今,在深圳教育的热土上,无数青年教师正以奋进姿态破茧。教案本上的红蓝批注、深夜办公室的灯光、赛场上铿锵的说课声,都是我们写给教育的青春宣言。正如“新耕读”精神的召唤——以知行合一的姿态,在专业赛场上绽放生命的万千可能!



组 22-1.png
周璐
碧海小学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有人说:“教育就像种花,一边滋养,一边静待花开。”去年7月,我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那句“从您腰间高,到跟您肩膀平”,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2016年的那个金秋九月。那一年,我初来碧海,成为了一名新手辅导员,面对新工作,当时的我真的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第一次组织少先队活动,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上公开课……这无数的第一次,不禁让我思考,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开始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答案。2018年,我与孩子们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找寻属于深圳本土的红色印记,走进纪念馆,玻璃展柜里一张张泛黄的信件,照片墙上一段段勇敢的故事,让抽象的爱国教育,变成了真实可感的力量。返程后的周一清晨,庄严的升旗仪式已经开始,一个孩子正奔向操场。就在这时,国歌奏响,他突然停在原地,面对国旗的方向,敬上了标准的队礼。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原来教育从来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用心、用情地交流,那时的我,仿佛找到了答案。

作为青年辅导员,我将怀揣着对红领巾事业的赤诚热爱,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以实际行动,种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待到山花烂漫。



组 22-1.png


阿孜古丽·尔曼
松岗中学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我是在宝安教育的沃土中成长的,2009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扶持政策,我有幸考到松岗中学新疆班,从新疆班学子到扎根宝安的教师,我以青春为笔,在三尺讲台书写教育理想。而我这份理想的种子正是我在读高中时,由我的老师们播种的。

回想当年,初来乍到的我,在松中老师们的热情欢迎和陪伴中,很快便适应了环境。而在之后的时光里,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身边总有老师鼓励;每当我想家时,身边总有老师宽慰;每当我感到迷茫时,身边总有老师指点迷津……这些温暖的碎片,最终拼成了我选择成为教师的初心。

初登讲台时,我的声音总透着紧张,而我的老师们又以前辈的身份帮助快速成长,站稳讲台。如今我已完成蜕变,从初出茅庐的教师,到独当一面的教学骨干和“区名团干” 。从新疆到深圳,从学生到教师,我始终不忘初心。未来,我将继续以青春之名,在宝安的教育沃土上,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组 22-1.png
陈雨帆
兴华幼儿园


点击图片查看“时光对比照”


2020年的夏天,我从广西师范大学来到深圳宝安这片热土。那时的我有面对全新的教室无从下手的茫然,有应对幼儿分离焦虑时的无措,也有不确定是否能与孩子们建立有效联结的担忧。2022年,两年的工作实践让我逐渐游刃有余。这一年,我试着将STEM理念与幼儿建构游戏融合,和孩子们一起在玩中学,创新的尝试带来了可喜的成果——第一个区级奖项、第一次发表论文、第一次面向全国同行分享教学经验。2024年9月,我进入教学管理岗位,视角的拓展意味着更高的要求,于我而言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年,我获得了深圳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一步步走过的路都成为了回报自己的礼物。

成长不是独行,宝安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兴华团队及时给予的肯定和支持,都是我能够在适合的领域发挥所长的动因。不断生长的自我价值感让我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相信我活在最美好的年代,拥有最灿烂的未来。



宝安教育高度重视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创新构建“4321”雏鹰计划培养模式,聚焦新教师角色适应困难、课堂驾驭能力薄弱自我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以“四大能力模块”贯穿职业发展全周期,“三阶段路径”阶梯式推进,“双轨支持系统”精准帮扶,“动态评估体系”靶向提升,通过“1+1+N”导师协同机制、跨校教研共同体建设及成长数据画像等创新举措,系统性赋能新教师职业适应与专业发展,实现培养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单一指导向多维支持的转型升级。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紧扣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深化“新秀计划”,打造数智融合的青年教师研修新范式。以“AI赋能教学”为核心,依托名师工作室构建学习共同体,借助“宝教通”平台推进“基础应用—融合创新—引领变革”三阶递进成长路径,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教学胜任力。短期聚焦AI工具实操与数字化教学设计,精准对接课堂场景;中期推动跨学科项目、双师协作与AI辅助教学管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着力课题研究、模式推广与区域示范,打造一批具备数智素养与科研能力的“研究型”骨干教师。通过“技术赋能—教学变革—生态重构”,引领青年教师从“合格”走向“卓越”,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动能。




教育者的青春

不仅是风华正茂的年华

更是永不停歇的奔赴

他们用“无畏”打破边界

用“热爱”诠释传承

这是宝安青年教师对五四精神

最生动地回答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教育之路永远年轻!




END





本期编辑:小乐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