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啦
学生们休闲在家
随着学生触网时长增加
不法分子也开始将黑手伸向学生
未成年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极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
结合以往的真实案例
小编总结归纳了
几种常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手段
让我们一起保护未成年人
对电信网络诈骗坚决说不
01
案例一:张女士的12岁小孩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视频,小孩就添加了对方QQ。对方称领取游戏皮肤需要扫描二维码,孩子扫描对方二维码后跳转到了贷款服务平台。随后,对方让孩子添加另外一个QQ号,并让其下载一个APP进行进一步操作。孩子还把张女士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告诉了对方,被骗了数万元。
TIPS
谨防上当—— ▶▶▶
网络游戏的骗局多种多样,“免费领取游戏道具”就是其中的一种诈骗手段。不法分子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和论坛中散布类似“加群领免费游戏道具”的消息,待未成年人加入群聊后,不法分子称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但由于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进行扫描。受害人扫描后会提示“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不法分子便会告知受害人需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解冻,解冻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回,并且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骗取大额钱款后便立刻失去联系。
02
案例二:小陈(化名)通过一个粉丝群获得一则信息,支付8.88元就能获得某明星的签名照。为了支持自己喜爱的偶像,12岁的小陈通过手机扫码支付了8.88元。但群里的售后人员很快告知小陈,由于小陈是未成年人付款,导致他们平台被有关部门冻结了5万元,这笔损失必须由小陈赔偿。紧接着,售后人员给小陈发来了一个视频说已经报警,警察正在办案,如果不尽快返还这5万元,小陈的家人将会受牵连,还有可能会坐牢,这更让小陈心生恐惧。群里的售后人员很快又打来了语音电话,让小陈赶紧把妈妈的手机拿过来,解除限制,并说这件事不能告诉任何人,惊慌失措的小陈就顺从地照办了。小陈的妈妈当时正在忙着工作上的事,没有注意到女儿的异常。直到小陈连续通了一个多小时电话后,她才发现不对劲。夺过手机后,小陈妈妈发现她的一张信用卡被透支了5万余元。
TIPS
谨防上当—— ▶▶▶
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同学们对偶像的好奇、向往,在各种社交平台和视频软件中,发布明星粉丝群二维码,不少同学出于好奇心扫码入群对方会以领取明星礼物、粉丝应援等理由哄骗转账,或者威胁同学,因为泄露了明星的隐私或以未成年人付款导致平台被有关部门冻结为由要求赔偿,并威胁要报警抓走父母,迫使同学转账平事。
03
案例三:11岁男孩在其母亲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警称:其在一QQ群中看到有人发信息称只要发2.88元红包,就有机会获得数千元的红包返利。男孩私聊该人并发送2.88元红包,随后对方以男孩是未成年人导致公司被冻结6万元为由,要求男孩通过其父母的微信转账给对方的账户,否则将报警。男孩听信后用其母亲手机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转账多次。
TIPS
谨防上当-- ▶▶▶
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中散布“红包返利”活动的消息,诱导未成年受害人添加其为好友。随后不法分子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在弹出的付款页面中输入指定的小金额,并称进行支付后并不会产生实际的扣款,还可以立刻获得十倍红包返利。受害人完成支付后发现钱款被扣,不法分子以使用父母手机进行验证才能获得退款和返利为由,指导受害人进行视频通话,再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不断进行扫码付款,并提供虚假的支付凭证后,便失去联系。当受害人迟迟未收到钱款时,才发现自己被骗。
04
案例四:13岁的小钟在家玩手机时,有一名自称是“社区工作人员”加她为好友,告诉其有在家就可以兼职的工作,并引导其下载某商城APP进行刷单返利。小钟以为自己找到了“轻松赚钱”的门路,便用其母亲的网银充值了一小笔资金试水,经过客服指导的一系列操作后,其充值的账户显示盈利,并得以顺利提现。尝到甜头的她一次直接充值了1万元,岂料,该商城客服经理告知她银行卡错误、冻结无法提现,如果要提现须支付解封费。就这样小钟一次次支付了1.5万元、3万元、7万元等,还是无法提现,才恍然大悟,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案。
TIPS
谨防上当—— ▶▶▶
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想赚零花钱的心理,在群聊或社交平台上发布“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轻松兼职返利”等信息,实为刷单诈骗。起初一般都会让受害人得到小额收益,从而使其卸下心理防线,在受害人投入大量本金后,便出现不能提现、账户冻结等问题,诱导受害人继续加大投入进行解封,待受害人无能力投入或有所警觉后,骗子立刻消失不见。
05
案例五:嫌疑人周某为某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将名下6张银行卡以每张200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同校学生刘某,办案民警迅速出击,对刘某、周某进行讯问。刘某说,其高中同学张某,以每张200元的价格,带其办理了数张手机卡及银行卡用于帮助犯罪分子洗钱。刘某为赚取差价,在学校内找来周某、陈某、黄某等多人办理多张银行卡后出售。涉案的9名在校大学生均表示,虽然在学校接受过反电诈宣传教育,但抵不住高额回报诱惑,将名下多张银行卡、手机卡出售。目前,该9名大学生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TIPS
谨防上当—— ▶▶▶
切勿将自己办理的手机卡、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和微信、QQ等社交聊天账号出卖、租赁给犯罪分子,否则将有可能面临信用惩戒、限制业务、严管账户、法律处罚等后果。
家长如何做?
1.家长尽量不要将身份证号码、电子银行账户和密码、App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交给未成年人;
2.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要树立孩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传达努力劳动才有回报,付出才会收获的正确理念。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更不要轻易设置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4.要教育孩子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及时报案,千万不要隐藏在心里。
内容来源: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