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如何帮助学生科学使用...
教育头条
如何帮助学生科学使用手机?来看深圳这位班主任的建议
时间:2025-04-22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Lr 【字体: 视力保护色:
AI(人工智能)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青少年迷上
沉浸式、多元化的AI聊天应用
手机管理再次成为
师生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真正让学生的手机
拿得起、放得下、用得好?
一起来看光明区光明中学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钟杰的建议

在数字时代,手机管理已成为众多教师、家长面临的棘手问题。有些家长将希望寄托于学校,期待学校能制定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干预。


然而,一纸承诺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部分沉迷手机的学生放学回家后,依旧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因手机引发的亲子矛盾也经常发生。

在此情形下,班主任可以从家校沟通的角度出发,巧妙地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从以下方面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


1

积极征求家长意见,与学校协商制定详细制度。


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问卷调查或线上投票等方式广泛征求建议,规则的制定要兼顾可行性与家庭需求,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制度中要明确违规后果,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2

组织签订手机使用三方协议。


精心设计一份《手机使用承诺书》,由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共同签署以强化责任意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




3

建立多维度反馈机制。


一是定期反馈。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班主任可通过班级群总结手机使用情况,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情况,从而在周末有针对性地管理。


二是开展一对一沟通。对于频繁违规的学生,家校沟通的最优方式是进行一对一沟通。在沟通时,要避免指责,可以采用“现象+建议”的模式。


三是搭建家校互助平台。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家长分享家庭管理技巧,如制定家庭手机公约、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让家长之间形成互助氛围。




4

引导家长成为“教育同盟”。


一方面,指导家长布置有利于手机管理的家庭场景。比如,执行“无手机晚餐时间”计划。另一方面,提醒家长避免“双标”行为。比如,自己沉迷手机,却要求学生自律,怪罪孩子抗干扰能力差,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5

采用正向激励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家校联合奖励机制。班主任可以设立“自律之星”等荣誉,由家长观察记录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情况,班主任在班上进行表彰,家校双向激励。


二是提供替代选择。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合作,增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亲子户外骑行、亲子观影等,让学生对“人”而非对“物”产生依恋。鼓励学生课余时间与同学社交,从而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总之,班主任和家长都应该明白,无论制定多少管理策略,其最终目的并非“消灭手机”,而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科技产品的素养。


在进行“家校搭桥”时,班主任要秉持共情先行的原则,理解家长的焦虑,不随意开口责怪家长溺爱、放纵学生。与其把注意力放在控制学生使用手机上,不如与家长携手,培养学生自律的精神品质和信息辨别的网络素养,让手机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推手。


(作者:钟杰,系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黄钰璇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