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综合报道 > 【崛起教育百家讲坛】...
综合报道
【崛起教育百家讲坛】院士开讲:立志航天,筑梦航天
时间:2025-04-01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fg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5.03.25—

立志航天 筑梦航天

崛起教育“百家讲坛”第101期

暨崛起实验中学“院士面对面”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树立崛起学子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经集团、学校统筹,2025年3月25日下午,崛起教育“百家讲坛”第101期暨崛起实验中学“院士面对面”活动在崛起实验中学举行。

01

院士开讲


本期活动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我国大型火箭领军人才和某国家重大型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他以《立志航天,筑梦航天》为题为参与的师生带来了一场专业的科普讲座。



李东院士从困扰人类的几大难题“宇宙从何而来?时间的边界和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我们是孤独的吗?”引发学生思考;接着围绕宇宙与航天、航天与运载火箭、运载火箭的技术关键和工程挑战、中国航天的成就与差距四个方面,阐释了人类航天的意义,并结合高中学科知识,为我们介绍了航天系统的基本构成,重点介绍了运载火箭系统。在讲座过程中,李东院士带我们体会了国家运载火箭的起步到现代火箭取得辉煌成就的不易,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付出与伟大贡献。


在分享航天精神与航天文化时李东院士讲到,中国的航天成就虽然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并不是全面的遥遥领先,对此,李院士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航天,面临差距,应当毫不畏惧,从“治学态度、报国情怀、做人道理”三个方面锻造自身的人格与品质,学习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伟大精神,做好接棒航天伟业的准备,谱写中国航天的伟大事业新辉煌





在第二环节的交流中,同学们热情向李东院士提问。比如学生提出问题“运载火箭升空用的是什么燃料?火箭能否二次利用,如何利用?”“我们普通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能帮助到中国的航天发展?”,李东院士都一一耐心解答。他再次激励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立志成才,将来大家都有机会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李院士以航天人和航天事业中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强国有我的抱负应当成为当代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李东院士的讲座高屋建瓴且深入浅出,深深地吸引着听众,现场迸发的阵阵热烈的掌声,是为国家航天事业的辉煌而自豪,是心中赓续航天成就的理想在涌动。李院士关于“精神与事业双向奔赴”的阐述激励了在场的莘莘学子,当不畏艰难,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勇担责任,在时代的浪潮中,在科教兴国的引领下,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图片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崛起教育集团董事长林良浩,教育顾问邓世平,集团党委书记王家仁,教学研究部主任张延山以及来自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崛起教育集团辖属各校师生代表共200多人。活动由崛起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李程主持,在李东院士的讲座结束后,李程校长向李东院士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她表示,通过院士的讲座,崛起师生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更深切地感受到航天事业及航天人的责任重大、工作庞大、挑战巨大、使命伟大。李程校长寄语崛起学子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以航天人为榜样,厚植家国情怀,志存高远、勇毅笃行,使崛起实验中学校训“理想崇高,意志坚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更加具象的行动。


致敬航天人,永葆航天梦,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普教育,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和生命教育。在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崛起教育集团第101期百家讲坛顺利落幕!

02

学子感悟

《星河为笺,征途作序》

——九(4)班邓书瑶

当李东院士点亮屏幕上的长征五号发射画面,耀眼的尾焰如同划破时空的朱砂笔,在文昌的夜空中书写着中国航天的诗行。两个半小时的讲述里,戈壁滩三十载变迁的胡杨林在投影中婆娑,从杨利伟冲破云霄到三舱组合体太空相拥的壮美史诗,在时间轴上绽放出涅槃之火。

"这是用自主创新铸就的天梯。"院士抚过屏幕上靛蓝色的发动机火焰,90后团队研发的曙光在数据流中跃动。当卡纳维拉尔角的巨型火箭阴影掠过,他眼中有星芒闪烁:"追赶者的脚步,永远比星辰更执着。"

仰望星空时,少年的我们正与天宫空间站遥相呼应。纵使中美依旧有差距,但走在复兴之路,我们这代人注定要接过缀满甲骨文的青铜火炬,在量子纠缠的星辉里写下新的文明编码。当院士的白发与文昌发射场的晨曦重叠,我听见历史在耳畔低语:那些《天工开物》里沉睡的智慧,那些《禹贡》中丈量山河的雄心,正等待我们在实验室的荧光屏上唤醒。

此刻攥紧的笔尖,不仅是书写试卷的武器,更是雕刻星辰的刻刀。星河滚烫,那些在模拟舱调试参数的年轻背影,那些在发射倒计时中屏住的呼吸,正将敦煌飞天的飘带系上长征号的履带。

我们的心跳早已与发射场的读秒共振,掌纹间生长着火箭尾焰的轨迹。从万户椅到空间站,千年问天的长卷正等待我们以青春作墨,在浩瀚宇宙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狂草——那是对五星红旗最炽热的告白,是炎黄子孙写给银河的家书

《以星辰为尺量青春之路》

——九(4)班黄佳淇

航天人教会我们以"毫米级"的精度雕琢人生。李东院士在讲座中提到的火箭总装技师王亚平,三十年如一日重复拧螺丝的动作,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这让我想起数学试卷上那些因粗心扣分的计算题,想起化学实验中总也调不准的天平。航天精神告诉我,真正的卓越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把每个当下都当作发射窗口,用分秒必争的执着校准人生的轨道。

在航天城的照片墙上,我看见了另一种青春方程式。文昌发射场的90后团队,用数字仿真技术攻克燃料加注难题。这些身影让我明白,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既是勇攀科技高峰的锐气,也是将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坐标的胸怀。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在创客社团中协作完成卫星模型设计,在物理课上探究霍尔推进器的原理,用点滴积累搭建属于自己的"太空实验室"。今天的我们,或许暂时无法触摸真实的火箭外壳,但可以在书包里装进航天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在错题本上续写精益求精的坚持,在志愿活动中传递航天精神的火种。

站在教室窗前仰望星空时,我忽然懂得:航天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火,而是每个平凡日子里的晨读与夜跑,是解出难题时的灵光乍现,是面对挫折时的再次启航。当我们将个人的求知轨迹融入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青春的光谱里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航天蓝。

《逐梦航天,共赴未来》

——九(2)班朱乐婷

李东院士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航天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到现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无数科学家和航天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将人类的梦想变为现实,让我们能够探索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实现着跨越式发展,令世界瞩目。如今,我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还成功开展了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这些成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出学术报告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航天的种子已经在我心中种下,我期待着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相信,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一定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逐梦星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赴美好的未来

《立志航天,筑梦航天》

——九(2)班蔡欣欣

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近日,我有幸聆听了李东院士主讲的“立志航天,筑梦航天”专题讲座,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伟大与不易,更让我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航天精神是无畏艰难、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科研工作者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挑战,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无数科研工作者付出大量心血,不断改善,只求做到最好。这种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鼓舞着我们刻苦钻研知识,完善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不仅实现了从地球到深空的跨越探索,还建立了北斗导航系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让中华儿女倍感自豪。通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青少年,应大胆创新,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时积极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智慧。

青春的篇章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思维,我们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追逐梦想,勇于探索,让青春绽放光彩。李东院士的寄语也让我明白了,航天强国的梦想需要我们青少年的奋斗,星辰大海是我们的征途,我们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航天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不断前行

《人类文明的璀璨成就——航天》

——九(2)班火裕红

从古至今,当人们望向天空,无数星星引发了我们的无限遐想: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能探索到宇宙的边境吗……近日,我有幸聆听了李东院士主讲的航空专题讲座,诸多太空谜题得以释然。

讲座开场,李院士以平易近人的话语,追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细述航天发展所遇挑战及航天人不懈奋斗的精神。谈及钱学森等先辈在中国航天初期之卓越贡献,李院士动容道:“中华民族之幸,在于关键时刻总有伟人引领。”我不禁联想到,正是因为有像诸如钱学森这样的前辈,舍弃海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铸就中国航天辉煌。他们是民族之脊,是吾辈楷模。

讲座中,李院士强调航天事业非一日之功,背后是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的累积,是航天人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精神的支撑。当前,中国航天在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卫星导航、空间站建设等领域不断突破,迈向新高度。

讲座过程中,李院士寄语我们青少年,要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勇于担当,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李院士的寄语,激起了我强烈的使命感,我坚信只要怀揣梦想,勇于追求,青少年们必能如航天先驱般,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让航天梦在宇宙舞台绽放璀璨光芒。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九(2)班黄圳凯

今天有幸参加了李东院士的讲座分享,令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对于航天航空知识的扩展,更是对“航天精神”有了深切体会。李东院士多次在讲座中谈到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期望:一是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是要培养爱国情怀,三是学习做人道理。李东院士的寄语将伴随我一生,激励我不畏困难,勇毅前行。中国航天正如我们的学习路程,其间没有捷径可走,我们要做的唯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立志航天,筑梦航天》

——九(2)班朱可欣

李东院士结合自身奋斗历程,为我们阐述了航天精神的内涵,希望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在生活中也要拥有航天精神,做事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今后,在祖国各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听完李东院士的分享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对“梦想”“坚持”和“责任”这三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李东院士用他的人生经历和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来源:深圳市崛起实验中学




“崛起教育” 往期精彩


“崛起讲坛”第100期精彩开讲!三十载教育初心照亮学子未来

2025-3-20

图片


【优秀校友曾嘉豪】崛起学子成为新时代青年榜样,青春奋斗有担当

2025-3-17

图片

乘风崛起三十年,芳华依旧绽新篇

2025-3-8

图片



· 崛起教育微刊·

总指导  林良浩

总   编  李   晶

主编 晓安  责编 青子
出品 崛起教育编辑部



(点图可浏览高清)  

     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 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成立于2003年6月,是深圳市第一家民办教育集团,是深圳市基础教育领域唯一荣膺“深圳老字号”的单位,是“深圳市中小学生国际素养培养试点单位”。集团于2015年经宝安区委教育工委批准,成立中共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委员会,成为深圳第一家民办教育集团党委。集团秉承“着眼于长远发展,社会效益为第一”的办学宗旨,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教育实体,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成人非学历培训的全程教育生态链。集团现有15家教育实体,1995年成立第一所学校宝丰小学,2000年成立翻身实验学校,2003年成立崛起实验中学,2005年成立崛起诚信实验学校,2014年成立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2017年成立英德市崛起教育培训学院,2021年成立亳州市崛起职业技术学校,2024年成立涡阳县崛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015年成立崛起教育培训中心,2001年成立崛起第一幼儿园。目前,在校师生接近13,000人,每年为社会提供逾12,000个优质学位,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集团旗下部分教育实体:

      翻身实验学校(东校区)

      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

      崛起实验中学

      崛起诚信实验学校

      英德市崛起教育培训学院

      亳州市崛起职业技术学校

      涡阳县崛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崛起第一幼儿园

      


联系崛起教育:

联系电话:0755-27827913

邮箱地址:jqjyjt@163.com

集团网址:www.jueqijy.com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社区自由路南一巷25号崛起教育集团(思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