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特区报 南方都市报
深圳新闻网 深圳晚报
编辑:朱晓芳
审核:王 珺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现场
一位穿着深圳校服的学生
格外引人注目
年仅16岁的她
以嘉宾身份旁听此次会议
当校服“闯”进西装群
青春的声音与城市的未来相遇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圳两会
看看师生代表们
如何为教育代言
为深圳的明天建言献策~
2月24日,来自深圳实验学校高二年级的学生邱子琳,以嘉宾身份旁听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
“我一进门,就听到有人说,‘哇,深圳就是不一样,还有学生代表参会’。”邱子琳说,初次旁听大会,觉得特别兴奋和激动。
邱子琳说,对每年召开的两会和政协的工作,她虽然也有基本的认识,但听了政协的开幕大会、看到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她对政协的了解变得立体了。
“从报告上,我看到过去一年,政协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了很多事情,让人觉得很贴近、很温暖、很安心。”
作为学生,邱子琳最关心的自然是教育问题。她表示,“近年来,深圳在高等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从深圳建设大学城,引入各大高校的分校、引进人才,到为来深求职的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就业指导,都让我觉得深圳的人才储备的趋势非常好,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景也非常乐观。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到深圳,为深圳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兴力量。”
“学习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的学习状态、情况和方法都是不同的,统一的安排和引导未必适合每个人。近两年,我看到许多学校都在给学生多一点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这样非常好!”邱子琳也想借这个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高中部高二年级的学生李楚贤也是本次会议的旁听代表之一。在听了政协主席的工作报告、未来展望后,李楚贤感受到各方面的制度性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都展现出政协工作与特区发展同向而行的鲜明特质。
李楚贤感慨,代表们的发言既紧扣时代脉搏又饱含人文温度。“发展科技法律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建议,深思了如何在时代潮流中跟上技术狂飙的脚步;“建设国际体育城市”“推广无陪护病房”等民生提案,彰显了城市发展的温情底色。
此外,还有其他几位师生也受邀来到市政协七届五次大会,“沉浸式”参与协商民主实践。
首次参加两会的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研究生李程,激动之心溢于言表。“本次大会有高度,深刻贴合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大会有广度,提案覆盖经济、文化、生态文明方方面面;大会有温度,我作为市民可以感受到大会对民生话题的切实关切,包含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
深圳市罗湖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肖懿表示,在此次会议中,她感受到了政协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现场,身穿校服、佩戴旁听证的深圳高中生邱子琳全神贯注地聆听工作报告。她青春洋溢的脸庞,为会场增添了别样的朝气与活力。
青少年是城市的未来和希望。育才造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邀请学生代表列席旁听市两会,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政治生活的窗口。正如邱子琳所言,听了开幕大会、看到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她对政协的了解变得立体了。
让“为民发声”“参政议政”等书本上的专业名词由此而具象化,这无疑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列席会议的学生代表通过与代表、委员们的交流,不仅可以获知许多关于教育、民生等方面的好建议,还能真切感受社会发展的强劲脉搏和协商民主的优越性。这种实践教育方式,能够让青少年近距离观摩协商民主的过程,感受协商民主的氛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在国家发展、城市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为未来成为栋梁之材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生代表也能提供“原生态”的建议,让代表、委员们了解青少年所思所想,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议案、提案,为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例如,邱子琳提到学习时间安排过满的问题,呼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如果学生代表的“小建议”,能给代表、委员以及相关部门带来“大启发”,并落实到具体政策和行动上,何尝不是一次有意义的双向奔赴。
来源:深圳特区报 南方都市报
深圳新闻网 深圳晚报
编辑:朱晓芳
审核:王 珺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