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遇...
教育头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一定要告诉我们!
时间:2023-07-10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1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作为一种可被明确诊断
并治疗的精神心理疾病
“抑郁症”
越来越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遇到了困难
请一定要告诉我们
我们一直都在

深圳教育
,赞544


有网友疑惑:

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

也会得抑郁症?

这其实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误解



1
爱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


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阳光、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

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症”。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2
如何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动力缺乏和快感缺失,就像列车失去了燃料和动力装置,导致患者无法维系原来的生活状态。严重时,患者生活陷入停滞,不仅维持不了高级的社交工作能力,基础的生理状态如饮食和睡眠也出现问题,甚至产生精神类症状,想要自杀。


但是
抑郁症≠抑郁情绪
不是仅靠自我振奋就能好转的
如何识别抑郁症?



若出现的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且对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需要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3
抑郁症可以治疗吗?

专家指出

作为一种疾病

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

通过寻求专业的帮助

大多数患者可以被治愈


央视新闻
,赞5.3万


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样,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刚刚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干预,从而避免抑郁症。

目前,抑郁症用药的普遍规律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后达到目标剂量维持,连续用药治疗时间多要达到两年甚至更长。尽管过程很漫长,但真正达到治愈的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遇到挫折时,经历过低谷的他们有时会比普通人更坚强



4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时,周围的人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对方。

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和谐友好地相处?



  • 多理解

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要不断地尝试多理解他们。


  • 多倾听

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 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 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单独待会儿,我们就要在约定安全后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发泄,我们就要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 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

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下,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异于日常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

没有专业的患者病情评估和医师指导,不应强行带患者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


  • 不指责

抑郁症患者最害怕被贴上不努力、不负责、不认真、不坚持等标签。不要说“这算个什么事儿”“人家的处境比你还难,也没有抑郁”。


  • 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要患病。


  • 不战战兢兢地对待

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


  • 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5
遇事不慌,心理热线来帮忙


亲爱的同学老师

你是否会因为学习、生活、工作

而感到困惑、焦虑、紧张、孤独?

亲爱的家长

你是否会在亲子沟通、家庭教育上

有着种种困惑?


如果你正面临着困扰,感受到焦虑

需要说说心里话

欢迎联系

深圳市心理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82228597



中心热线现已扩建至3条专线
服务时间全天24小时开放
将有专业人员一直守候、倾听
和你一起并肩作战!




除此之外,你也可拨打
市、区其他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求助





让我们
去了解、去接纳、去陪伴
用真诚的关爱
帮助他们
走出抑郁的阴霾
看到人生的温暖阳光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健康中国、科普中国、深圳市心理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