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这件让孩子“连走路吃...
教育头条
这件让孩子“连走路吃饭都想着”的事,深圳做了三年!
时间:2025-01-15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6n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

还记得深圳学生

倾情演绎的《将进酒》吗?

将“诗仙”李白的豪放不羁

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备受关注的表演

源自学生对古诗词

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样的热爱并非个例

而是长久以来

深圳在青少年的心中

播下了“中华诗心”的种子










2021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与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建全国首个“中华诗教示范区”。三年以来,已打造了200所“中华诗教”试点学校,积极创新诗词教学模式,推动诗歌的种子在校园内破土而出,帮助孩子们叩开诗歌的大门。










近日,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会在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举行。中华诗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已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新型平台,让古典诗词的内涵在当代焕发出崭新活力。


三年来,深圳在诗词融入校园生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生通过吟诵感受韵律节奏、用诗词作为上下课铃声来“熏听”(←点击查看往期报道)、把《千字文》《诗经·采薇》等名篇改编成课间操、吟诵剧……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爱上了诗词,吟诗诵词成为他们“连走路吃饭都想着”的自然而然的行动和情感表达。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表示,各个试点学校通过三年创新性的探索实践,形成情境式、跨学科项目式、全学科渗透、人工智能赋能等九类新型教学方式,实现了诗词教育、美育、德育、人文精神教育的一体化实施与综合育人。


吟诵诗词的声音

早在深圳校园不绝于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

在活动现场

千余名学子齐聚一堂

用一场场极富诗意的表演

展现中华诗教领域的成果




深圳市莲南小学的吟唱剧《诗经·小雅·鹿鸣》,童声清澈、情感真挚,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兰著学校的《行吟空山》,以空灵的鼓声和王维诗词,将华夏山水的幽静之感,直接带到了现场;盐田区盐港小学、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澳门培正中学等共同带来《诗经·秦风·无衣》,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师生们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深圳市莲南小学节目《诗经·小雅·鹿鸣》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携手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共同演绎《华夏礼乐·大雅诗经》,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节目《华夏礼乐·大雅诗经》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的尹建浩、福田区梅香学校的谢婧斐、南山区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的沈冬妹等几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学校在中华诗教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外国语学校节目《阳光古韵》



“三年来,深圳的诗教工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诗词素养、文化底蕴以及德育、美育水平,为全国诗教工作贡献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经验和模式。”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表示,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丰富多样化的典型案例,探索更有效的诗词综合育人模式;进一步扩大诗教范围,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辐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机制、辐射推广机制。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深圳立人高级中学节目《楚辞·橘颂》


深圳市教育局和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同在深圳探索出一种诗教新模式。未来,深圳将立足时代特征,区位优势,持续在“提质”“扩面”“创新”上下功夫,用中华诗词之美点亮学生思想道德之光,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美育浸润新途径,努力将中华诗教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家国有诗,经典永传

深圳将继续承载诗教责任

让诗词之花

在校园里美好绽放



素材来源: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光明日报

编辑:黄钰璇 朱晓芳

审核:蔡金花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