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每周半天计划:发展儿...
教育头条
每周半天计划:发展儿童的可能性
时间:2025-04-01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SY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当前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
颠覆性姿态重构教育生态
深圳市教育局推出的
"每周半天计划"引发广泛关注


如何突破围墙的桎梏
让儿童在真实世界的浸润中
成长为"可能性的开发者"?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二小
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晓勇
发表于“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的文章
《每周半天计划:发展儿童的可能性》
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启示
一起来看看
↓↓↓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尤其是DeepSeek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根本的问题:当AI能够轻松完成知识检索与逻辑推理时,教育的价值何在?


在AI时代,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当下,培养“会提问”的儿童,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质疑和探究未知的思维习惯,已成为全球教育的共识。只有具备问题意识的儿童,才能在不确定中找到突破点,从而激活自身未被开发的可能性。


要发展儿童的可能性,教育必须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真实世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深圳市教育局推出的“每周半天计划”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通过每隔一周轮换安排半天校外课和半天阅读课的方式开展跨学科阅读和解决真实问题,激发儿童到大自然、社区中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探索,进而释放儿童的潜力,助力他们创造性成长。






1. 跨学科阅读:
打开可能性的认知边界


“每周半天计划”倡导全学科自由阅读,特别是基于问题和主题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在传统教育中,学科的分割往往将知识割裂为孤立的碎片,而跨学科阅读则通过主题式学习将这些碎片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二小作为“每周半天计划”的试点学校,在三年级围绕“一棵树的价值”实施了跨学科阅读活动。孩子们围绕“树”这一主题,推动文学、科学和艺术三大类学科的融合,教师设计出“文学共情-科学探究-艺术表达”的阅读课程结构。




学生通过“文学之树”建立与树木的情感联结,在“科学之树”中进行多感官的科学探究,并在“艺术之树”中感悟艺术的疗愈功能,提升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基于问题的阅读设计为儿童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支持,不仅帮助他们构建对自然的多维认知,还通过适应性任务和真实场景实践,促进其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协同发展。




跨学科阅读的核心在于通过问题作为纽带,将知识转化为探究工具,激发儿童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联想,从而在认知的无尽扩展中持续激发儿童的潜力,让他们的可能性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生长。



2. 真实问题解决:
激活可能性的实践路径


儿童天生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探索真实世界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方式。动手实践不仅能帮助儿童掌握知识,还能提升其动手能力。而“每周半天计划”的核心设计就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会在探索中提出各种问题。在深圳湾红树林的生态探索活动中,三年级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林与候鸟之间有何共生关系?为什么深圳湾的候鸟种类越来越多?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的独特创新方法令成人都感到惊叹。


总的来说,“每周半天计划”为儿童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在真实世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新天地,挖掘潜能,激活更多可能性,并将逐渐成长为面向未来的创新者。



3. 社会情感联结:
滋养可能性的成长沃土


“每周半天计划”不仅是知识实践的场所,更是儿童社会情感生长的沃土。通过走进大自然,儿童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缓解“自然缺失症”,并唤醒生命的感知力。




在实践中,孩子们通过山林徒步、湿地探索、动植物观察等活动,重新与自然相融。


例如:在红树林探秘中,一名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的学生在观察昆虫和采集标本时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在世博园的植物观察活动中,一名自闭症儿童发现了一颗植物的种子,并主动向老师提问,积极绘制自然笔记,展现出极高的主动性,令老师们深感触动。自然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对象,更是情感疗愈的媒介——通过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愉悦中提升了认知韧性,变得更加勇于探索未知。


研究表明,同伴群体间的互动交流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甚至比父母的影响还要显著。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同伴关系是其社会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关系之一。




“每周半天计划”鼓励儿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在这种合作式学习共同体中,儿童通过对话、交流和协作完成相关任务,学会尊重他人,促进彼此发展。这样的探究活动最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滋养可能性生长的沃土,由此推动儿童实现全面发展。



“每周半天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教育的转型与突破。它摒弃了“用过去的知识培养走向未来的儿童”的惯性思维,转而以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为课堂,将问题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情感深度融入儿童成长的底层逻辑中,帮助儿童在不确定性中锚定自身的可能性,从而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二小

编辑:朱晓芳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