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和大家日常选购食品息息相关的是关于食品标签的新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家有“敏娃”,选购细看新标签
因此,如果孩子有食物过敏史,今后可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不被“零添加”“不添加”迷惑
很多食品企业利用家长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宣传语,吸引家长给孩子购买。事实上,“不添加” “零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
为了避免这些声称对消费者的误导,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家长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包括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还是应该认真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
营养素做加法,选购更精确
本次《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修订后,营养标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作用声称以及其他补充信息。
在营养素种类里面,新标准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1+4”扩展为“1+6”,即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之外,增加了糖、饱和脂肪(酸)两项。其余的营养素如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是企业自愿标识。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身体需求挑选产品,从而科学控制其能量、脂肪、糖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留意“三减”提示语
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在持续上升。同时,儿童青少年时期对其口味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小引导孩子们健康的饮食理念,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
为落实“三减”(减盐、减油、减糖)健康生活方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本次发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提出,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希望能够引导儿童青少年认识到盐油糖对健康的影响。
来源:首都教育 央视新闻 新京报等
编辑:黄钰璇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