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冬到初春
从云端到校园
盼望着,盼望着
师生返校与春天撞个满怀
... ...
我们期待与孩子在美好校园重逢
也愿每一个春来处
孩子们明媚如故
月8日起,深圳根据“分级、分区、分批”原则,扎实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返校复课工作。
返校复课,孩子们可以在学校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受到同伴们积极影响,有更多丰富的活动改善情绪。
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经过居家网课期,整体的状态受到一定影响,比如说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整个人懒懒散散不爱出门不爱讲话……不少同学都存在着“开学难”现象。
正如市心理辅导中心接到许多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热线咨询所了解的:
有的学生反映:
“其实很想开学……但是真的要上学了,又会担忧同学们都生疏了,重新融入就有点紧张,人际交往有压力。”
“谈到开学有点着急,因为自己感觉到网课期间过得挺舒服的,好像也挺懒散的,很担心正常开学后跟不上学校进度......”
“我只是还没适应开学,有一些顾虑,但是当我把困扰告诉大人的时候,大人不但没有安抚我反而说我就是想要逃避学习,我就更加郁闷了......”
也有家长反映:
“我们家长天天盼着上学,结果真的准备开学,发现孩子有些闷闷不乐的,担心孩子有情绪问题。”
“孩子听到开学通知,慌里慌张的,害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开始疯狂补作业、看网课回放,作息都紊乱了。”
“即将开学,但是孩子好像没准备好,开始变得暴躁了。”
“孩子听到要开学了,连网课都不太愿意上了,很担心孩子不能顺利返校复课,家长该怎么办?”
对于情绪调节和对环境适应能力还在发展当中的青少年来说,返校后出现一定程度的适应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需要家长耐心引导。
如果你家孩子最近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及低落等情绪反应,对开学产生明显对抗、暴躁或消极对待,因开学而产生睡眠异常、食欲明显下降或暴涨、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生理异常现象,或者产生异常行为比如说谈论一些厌学厌世的话语......
这些都是信号,在提醒着家长们,咱们在沉浸在孩子返校的喜悦同时,也要看见孩子返校复课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注意疏导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适应开学生活。
有针对性地疏导
孩子“开学焦虑症”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心理疏导需要有精准的分析,点对点地进行引导才能给孩子输入心理能量,激励学生克服开学适应性问题,明媚自信地迎接校园生活。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通过热线咨询工作当中收集到的学生情况,将学生“开学焦虑症”分为以下六类型,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建议供家长参考。
1
懊悔自责型
懊悔自责是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这可能是出于放纵饮食、缺乏运动造成外形体重发生变化,也可能是因为不良的学习状态。这类情况尤其容易出现在初三或高二学生当中。
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在居家网课的第一天就信心满满地给自己制定一个超完美的弯道超车计划,眼看着即将开学了才发现,计划没有一天是贯彻到底的,那么孩子积压的懊悔自责情绪多强烈?对待开学是多么不自信?
避免:对孩子挖苦或者泼冷水,比如:“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做,看吧,现在来不及了吧,活该”!这只会让孩子更急更慌,火上浇油,并且不再向家长沟通自己的想法以及求助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削弱不良情绪。
首先矫正孩子过度理想化的想法,让孩子看到,能够完全按照计划表做到的人,是这个年龄少有的人,大部分同学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计划的80%已经很好了,下一次能做到比这次更好就是有成长。
其次,引导孩子既往不咎,更多地关注当下,将注意力集中到目前当做的事情上,比如说学好当前单元课程,预习开学后新知识等,当专心沉浸在当下,焦虑将会化为平和安宁。
2
社交恐惧型
接近三个月的居家生活,部分孩子习惯了线上社交模式,重新回到学校要跟不同的老师、同学正经打交道,意味着他们将被推着走出封闭的人际舒适圈,这让青春期特别介意他人评价的少男少女极容易感到压力。
让孩子们回归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要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同时有家长的循循善诱。
建议:与孩子聊聊曾经美好的校园经历,唤醒孩子愉快的学校生活的回忆。比如,孩子要好的朋友、喜欢的老师、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孩子在校良好的表现等。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晚上约出去散散步谈谈心,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让孩子怀着期待的心情回到学校。
如果本身就遗留着严重人际关系问题,如师生问题、宿舍关系问题等,建议家校紧密沟通,给予孩子实实在在调解人际关系的帮助,必要时可做心理辅导。
3
学习困难型
居家网课的状态下,对于本身缺少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走向“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萎靡不振”的状态,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上一秒答应家长老师好好学习,下一秒上课打瞌睡、不想写作业”。
虽然这是学生在成长中必然发生的经历,却也容易引起学生迷茫自卑,担心回到学校被老师批评,在上课、写作业方面感到挫败感,排斥或逃避学习。
避免:打骂、挑剔、指责、催促,这些方式可能能起到短期效果,但会形成长期损害,比如说增强孩子的厌学心理。
建议:帮助孩子分析学习问题,宣泄不良情绪,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为孩子输入对自己对学习的信心。比如,在开学前,可以跟孩子谈谈心,尽量让孩子说的更多,家长少说,帮助孩子宣泄个人的不良情绪。对孩子未完成的作业不揪着不放,帮助孩子更关注新开始的学业状态。
真诚赞美孩子各方面的优点,以削弱孩子在学业上的挫败感与自卑感;强调孩子在学业方面的成功经历;过往优秀与不优秀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大家都是新起点,本学期情况如何,主要看谁先调整好心态,最先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4
作息紊乱型
居家网课,寒假与新学期没有界限,部分孩子可能仍然以放假的心态度过居家网课阶段,比如说晚睡,上网课打瞌睡,课间十分钟自由切换电脑娱乐页面等。
建议:安排一些有仪式感的活动,比如说买文具、校服,甚至可以给孩子买个蛋糕庆祝孩子开学见到小伙伴,让一些“粗线条”的孩子在这个过程对开学有现实感,做好心理准备。
提前帮孩子调整好心态和作息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比如说,开学前几天让孩子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起居,按时吃饭,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5
网络依赖型
居家网课的两个月,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对手机的依赖,从而对很多需要意志力的事没了意志力与积极性,自然对开学提不起兴趣。
建议:营造认真工作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觉假期已经渐渐远离;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出去玩的时间,和孩子协商一个合理的娱乐时间;以陪伴孩子谈心、运动、劳动来替代孩子空虚无聊的时间,防止孩子心理疲劳或觉得枯燥孤独。
在电子产品使用方面,切忌一刀切立即断绝网络,要循序渐进来引导孩子慢慢减少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如果真的存在网络依赖,就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6
疫情焦虑型
目前深圳逐渐恢复正常运转,公共场所也逐步开放,大家的生活都慢慢走向正常。但是仍有孩子对待疫情产生不安情绪,让孩子对待上下学“被感染”产生焦虑。
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深圳政府以及校园严密稳固的疫情防控措施、治愈率、疫苗功效等与孩子探讨当下疫情的发展形势,让孩子们对深圳防疫更为有信心。
此外,疫情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确实充斥着不确定性,如果大家都担心风险,固步自封,而不是寻找新出路,那么无论是孩子、家庭,甚至大到社会都无法继续前行。需要引导孩子从更积极更宽广的成长角度来接纳这样的状态,并且提醒孩子要遵从防疫指导,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科学防护,可以在上学等日常生活时有效防范疫情感染风险。
青少年一直都是社会关注并尽力保护的对象,比如我们目光所及之处都有为青少年设置的绿色通道,请相信各方力量都在努力帮助孩子们,咱不慌。
虽然我们的生活受到疫情影响,但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让这座城市尽量维持正常与稳定,我们仍然愿意相信这座城市,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深圳防疫让我们看见,与其在不确定中纠结抱怨,不如在确定中深耕。
越规律的生活,对不确定性的忍耐力也越大。当外界环境越是混乱,我们内心就越需要稳定,这个稳定就是规律生活。
家长们,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孩子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疫情之中重获秩序感和安全感,重新走进正常生活中。
若孩子在返校复课过程当中出现明显的异常情绪与行为问题,可以积极向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求助,以及拨打深圳市及各个区心理辅导中心热线电话寻求帮助。
点击上方关注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咨询热线:82228597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00
14:00-18:00
来源:深圳市心理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编辑:赖素麒 吕晟 罗悦媛
审核:杨瑾 刘文玲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